上師開示

密宗基本禮儀

金剛乘中最重要的就是依止上師,沒有上師,自己無論如何是無法成就、解脫的,因為這是真正想修習金剛乘、為眾生而想得到成就之行者所學之一切法所不能缺少的前行法。密乘許多經典都不斷提及並且強調,上師是如此的重要,因此在談到金剛乘應有的儀規時,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何承事上師及依止上師的方法了。
有些學人並不把這些規矩放在心中,如此做法只會讓自己和別人都漂流在苦海中,尤其是修習金剛乘的學人,更會因此而墮落金剛地獄,不可不慎。
有關依止上師的方法,最重要的觀念是視上師與佛無二無別,把上師視為佛,那麼自己將得到佛的加持;而在親近和承事上師、承受法教時,則有下列的規矩應加恪守(篇幅有限,不及詳載),而且放諸四海而皆准,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則即是“對上師或仁波切所有應有的禮節關鍵就在於發自內心的尊敬”
★ 于具德上師之諸行止,雖刹那亦不生起邪見,虔信敬仰,視所做皆善。
★ 進入大殿或傳法場地,或拜謁上師或仁波切時應脫帽,應脫鞋之處則應脫鞋擺好,並應協助上師或仁波切脫鞋並擺在較上層或不會被踏過之處。
★ 不論接受開示、灌頂或單純的謁見上師、仁波切時,都應提前到達,在任何狀況下、絕不可以讓上師、仁波切等候。
★ 在拜謁或聆聽開示時,應虔敬端嚴,此時不可以打斷或與第三者說話,也不可以飲酒、抽煙。
★ 拜謁上師或仁波切時,應先行三頂禮,並展開白哈達雙手呈供給仁波切,此時上師或仁波切通常會將之再贈給供養者,並圍在其頸上。拜謁或法會後,通常弟子再次以雙手呈供紅包或禮物以為供養。經濟許可者,也可供養一旁侍者或翻譯。
★ 謁見上師、仁波切或至道場時,衣著應得體,不可隨便穿著如同居家時的隨意。男弟子應著長褲、上裝,女弟子最好著端莊的洋裝、便服或配長裙,或者是寬鬆的長褲,切記不要低胸或太露、太緊身,以示尊敬。
★ 如果上師或仁波切正在傳法加持時,最好能有一些簡單適宜的禮物(通常是哈達或紅包)。最重要的,此舉是為了供養三世一切諸佛並借此去除自己的障礙,所以應不要太過於顧慮。
★ 任何時候,腳掌都不可伸出朝向上師、仁波切、佛壇、法本或任何聖物之前。
★ 不論在任何狀況,都應注意留給上師、仁波切更多的時間修行或休息。為上師或仁波切安排時間表時,切記:一定要先徵求其同意,未得允許,不得作任何活動的安排。同時記得,上師或仁波切的時間表不應太緊湊,以便急迫時有時間可以處理緊急事件,並且每天一定要撥出數小時給上師、仁波切自用。通常安排上師或仁波切接見或其它活動時間時,應顧及行程,務必要在晚間九時三十分前結束,絕對不可超過時間,因為上師或仁波切都要早起修法的。
★ 當上師或仁波切至某處傳法時,首先應請問何時休息和靜坐,這些時間必須絕對遵守,任何情況都不應讓其它事物或任何人介入而打擾了上師、仁波切。
★ 當上師、仁波切私下接見客人時,千萬不可以加以打擾,同時上師、仁波切可以自行決定會客時間的長短。當上師、仁波切在休息、靜坐時亦同,絕對不可以打擾。
★ 記住,絕對不可以代上師、仁波切做任何決定,當他說“可以”時,就是“可以”;當上師、仁波切說“不可以”時,就是“不可以”。必須完全接受他所說的一切。如果上師、仁波切說“不可以”,那麼眾人絕對不可以被他人說服要去做上師、仁波切說“不可以”的事,而當上師、仁波切說“可以”時,一定要想盡辦法來完成,也絕不可以被遊說改變。
★ 不可以為了求更多的法而使上師、仁波切受到壓力。求法時如果被上師或仁波切婉拒,就應適可而止,因為上師或仁波切知道應該傳什麼法,於何時傳法,在時機尚未成熟前強求,只會傷害到自己。要知道一些看似淺顯的法,對我們來說,可能要修個二、三十年之久才能悟得個中奧妙,卻不知這些法卻足以引導自己成為領受更高深教法的根器。此外,上師、仁波切也是需要時間去瞭解你的修持,以便抉擇。
★ 上師或仁波切的法像或佛像、法本應置於高處,絕不可以擺在地上。持法本時應高舉起,不可垂放在雙臂或夾在腋下;更不可以從法本、其他聖物或佛像上邁過去,法像或佛像若有破損時應即刻修補,若不能修補時應予以焚化。
★ 絕對不可以用口吹熄佛堂裡的蠟燭,應捏熄、剪熄或以其他方式為之。
★ 謁見上師或仁波切,進入佛堂時應三頂禮,但離去時則不可,只要合掌問訊即可。若在場有人供哈達,其餘人應掌聲來代替,同表尊敬之意。
★ 任何時候,不論為何事接近上師或仁波切時,應儘量躬身,如果上師、仁波切的座椅較低時,則自己應跪下或坐於更低處,如地上。基本上,絕對不可坐在比上師、仁波切高的位置。離開時,應儘量莊重得體的退去,並且面向上師或仁波切再向後退身。
★ 任何時間就坐時,若遇上師或仁波切出現或從自己身邊經過時,應即起立致意,直至上師、仁波切離去或示意時,方可再坐下。
★ 當在自己的中心停留時,要以侍候上師、仁波切和其餘出家眾為首務,在供茶水等時,應先呈給地位最高者,再依次類推。時時留意上師或仁波切是否需要什麼而未言明,如留意要為上師、仁波切開門(包括車門)及到任何不熟悉之處時,過馬路時,或經過黑暗、可能有危險之處時,經請示後,要在前引導探路。
★ 大乘弟子(即顯乘弟子)在不瞭解金剛乘的禮儀時,可以依大乘儀軌之問訊或跪拜方式向上師或仁波切三頂禮,同樣地,離開時不用頂禮,只要合掌問訊即可。
★ 為上師做事或長期親近仁波切,不可自恃驕寵,視之為一般朋友, 應時時檢點身口意!
★ 最重要的一項,希望佛弟子千萬不要因供養而起煩惱或誹謗。我們應有共同的體認,不論供養什麼,這對上師或仁波切及一切有修持者來說,他們能接受我們的供養是他們的慈悲的表徵,今天讓我們有這個機會來種植福田,這是我們的福報。當我們供養上師或仁波切時,應觀想上師或仁波切具足佛、法僧三寶,亦即三寶全集于上師、仁波切一身。供養時都要請他們慈悲攝受。自己想要得到多少福報,全憑自己所發菩提心深淺而論,並非金錢與物質的多寡。相信有了這層共識之後,必有如法、如理的供養,再將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,必能得到上師及三寶的加持。
以上禮儀若不慎疏忽,應即刻懺悔或念金剛薩埵咒懺悔清淨之。
于上師前祈請傳承灌頂的一般規矩
(1) 在入壇之前,須先脫鞋再“淨口”入壇。“淨口”的目的在於清洗口之穢物,使口清淨。
(2) 入壇之後,須向壇城行三頂禮;或等仁波切上座之後再行三頂禮。若灌頂場所太小,無法以跪姿行禮,則以雙手合掌,置額、喉、心,行三問訊亦可。
(3) 灌頂之前,上師會先講述灌頂的源起、歷史及傳承。
(4) 接著須向上師“獻曼達”,作為請求灌頂的資財。
(5) 灌頂時,上師會逐一講解灌頂內容,並念誦灌頂儀軌。此時,須仔細聆聽上師法音,不可交談噪亂。
(6) 上師給予我們的灌頂,一般皆包含有身灌頂、語灌頂、意灌頂,以及身語意三者一起的灌頂。
(7) 身灌頂:上師迎請“智慧本尊”融入弟子身體。
(8) 語灌頂:跟隨上師念誦本尊咒語。語灌頂結束之後,上師會灑米至弟子頭頂。灑米之義是在使語之加持進入弟子心續。
(9) 意灌頂:觀想本尊的法器融入自身,並在“空性”中禪修;或觀想自身毫無自性,如同鏡中影、水中月,接著,自身本尊融入種子字,種子字越來越小,如同彩虹般地消失在空中,然後安住於“不可得的空性”中。
(10) 身、語、意、事業、功德灌頂:此時,須至上師跟前獻“哈達”,上師會將本尊法像置於弟子頭頂,並向虛空中的本尊、護法、勇父、空行、財神等囑咐:“在此弟子尚未獲得菩提之前,應善護此弟子,去除諸障礙。” 當上師念誦完:“雜、吽、棒、霍” 時,所有本尊、護法、財神等等皆融入弟子。
(11) 法會結束,向上師行三頂禮並恭請上師離座。
弟子在拜見仁波切時的佛法禮儀要點
當遇到喇嘛或仁波切進入佛壇或客廳,我們心中的問題一定是我應如何舉措應對?其詳細答案經常未必清楚,宗教人物聚會的場合中通常可以一句話來表達-- 尊敬。
被稱呼仁波切的喇嘛,是經過多年的學習和修行而達到極高開悟成就的人。仁波切通常接受過多方面的訓練,甚至於有關世俗的事務。他奉獻自己的生命,導引出他所接觸的每個人的最高精神潛力,就像他自己一樣。他的慈悲心推及所有眾生,他為了讓眾生成為開悟者而無私地努力,毫不猶豫地現身於他人。他為真實的聖人,因此他不僅值得尊敬,更應該非常細心的款待。
如果仁波切同時是一位佛爺,他即是高僧或菩薩的轉世,他慈悲無私的累世修持,犧牲自己的寂樂解脫,而回到充滿痛苦的現世來幫助他人得到解脫。任何人與仁波切有過接觸的經驗,即可證明他們非常寬大、慈悲及智慧高超且各有各的表現方式。他們是真理、佛法的庫藏,他們有資格接受人們的尊敬。
向喇嘛致敬可用簡單的方法表示,根據西藏習俗,歡迎喇嘛的傳統方式是獻卡達。此喇嘛若是一位大仁波切,尤其是自己的上師時,傳統習慣是見面時禮拜三次,離開時行一次禮拜。在西方,人們對這種行禮可能不太適應,尤其他們並非佛教徒時,這時候我們可以自然的方式來表示敬意,如日本式的鞠躬禮,或美國式的握手。重點在於向喇嘛致敬與向任何高貴地位的人,或宗教家致敬的方式一樣。稱呼一位仁波切時即呼:“仁波切”,如兩位同在稱呼時,即連名帶頭銜,例如“噶魯仁波切”。尊貴的佛爺如大寶法王或嘉瓦喇嘛,即稱陛下(You Holiness)。
如果學生請求某種教法,加持或面談,習慣上須帶供品。花、香、水果、蠟燭,是象徵性的供品,將清淨的覺心供獻給你的上師是最重要的。有用途的物品也可做為好供養,金錢 -- 不用說當然是最有用途的禮品,可以紙包好或放在信封袋內必恭必敬的供養。喇嘛跟任何色身者一樣有同樣的需要,雖然他們的需要通常很簡單。他們服務不索取報酬,也不想為得報酬而服務。他們經常將供品即刻轉送以利益他人,故此供者因而獲得更勝於喇嘛本身之利益。他給予學生培德積福的機會,但也是無可相比的管家,用他所收到的全部供養來利益眾生。
有仁波切在時,一切均遵從他。當他入室時,大家應站起來,特別是在佛壇內。如須拿椅子請他坐,而僅有一張椅子時,則應由仁波切坐椅,其他人站著或坐在地上。假如仁波切需要幫助站起來或走動,應即時幫助他。同時必須細心照應仁波切的需要,但這須要細心的觀察及揣摩,因為就是問他,他或許不表明他的需要。喇嘛無貪,很可能謙虛地說他不需要什麼,然而仁波切的需要便該由你去發現出來,所以你如果是招待喇嘛的主人或在安排訪問時,這是很重要的事項。仁波切可能因維護色身而有膳食上的需要,但他不想給主人帶來麻煩,而不說出來。倘若沒有人問他或他的侍從者,他將默默地接受可能有害于健康的食物。
仁波切是寶貴的真理化身者,他行為無私至可能傷害到他自己,所以照顧、保護他是他的隨從者及主人的責任。例如注意他在教學時是否有充分的茶水供應,像這類簡單的事情,到飲食是否恰當或訪問計畫是否過於勞累等。喇嘛需要休息及靜坐,尤其是訪問歐美的老喇嘛。他很少拒絕要求,所以應讓他擁有自己的時間,不要被演講、法會、面談等事勞累道體。體貼是一句警語,要記住仁波切或喇嘛來到你的中心只是一連串教學活動之一點而已。
如果有一群學生曾與一位仁波切有過教學以外的講話機會,而仁波切已不停地接見訪客達五小時之久,這一批人還要請他面談,這就必須避免或順延來日,這應該是安排訪問者的責任。如果學生們要求額外的時間,那他們應想想滿足自私的要求是否比仁波切的健康還要來的重要。
擷取:www.karmapa-chinabbs 作者:【觀世音.噶瑪巴】編